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闫铁梅/文 夏春秋/摄)5月7日晚,大型思政公选课《生命长江》第五讲开讲,来自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的程霞老师担任此次公选课的主讲人,她从历史学的角度解析了荆江大堤与荆州的历史社会变迁。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程霞以“险”为切入口,向同学们展示了荆江河道九曲回肠的形态特征和复杂的江湖关系,正因为洪水来量大于河道安全泄量,再加上南高北低的地势特点,使得荆江两岸的堤防存在严重弱点。以南朝西梁为历史切入口,程霞沿着历史的时间脉络展示了江堤始筑到统一的荆江大堤形成过程。
“在学界关于荆江大堤的建筑时间出现了争议。”程霞分析了争议的不同观点,又以详细的史料展示了从南宋筑寸金堤、黄潭堤到明万历七年形成统一的荆江大堤的修筑过程,并简要提及了荆江大堤的编号制度。
说起古代荆江大堤修筑和荆州社会变迁的关系,程霞先谈论起沙市堤与沙市崛起之间的联系。“唐代时的沙市叫沙头市,宋代才兴起沙市。”“北宋时期荆州知府郑獬主持建筑的便是沙市长堤,由此江堤位置逐渐南移。”从南宋荆江流域大规模屯田,到元代荆江流域开穴围水造田,程霞通过不同历史时期洞庭湖水系图,讲述了荆湖地区的开发与洞庭湖水系变化之间的关联。“民国时期的水利专家在解决洞庭湖水患时主张其根本解决的方法不是退田还湖,而是让水重新流回长江。”在讲到有关民国“塞口还江论”的内容时,针对其中的“与其废田还湖,不如塞口还江”,程霞作了详细地解释。
荆江大堤的保护问题成为建国后的重点问题。程霞介绍道,除了建设分洪工程,建国后还另外建立了很多的分洪区。面对荆江风情带的美丽图片,程霞感慨:“千里江堤,溃于蚁穴。从古至今江堤的修建从最初的白蚁治理到现在的分洪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的方法一直在不断改进,其中的护堤与拆迁工作对于造就如今的美丽荆江风情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荆江水利文化遗存概览方面,程霞还展示了矶头护岸、万寿宝塔、镇江铁牛文化遗存等,并通过抗洪纪念亭、九八抗洪纪念碑等图片和人物事迹,与同学们一起致敬曾经奋战在在抗洪一线的英雄们。
讲课结束前,程霞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