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因为与学生亦师亦友,所以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一声“华姐”。
冯华,女,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现实。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硕士毕业论文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理念。人生格言是行胜于言。
幽默之中教书育人
“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思想大师如繁星闪耀,为什么马克思被看做是最亮的一颗?” “华姐”站在讲台上如阳光般明媚地微笑着提问。这是“华姐”的马原课上独特的“发福利”环节,只要踊跃回答问题,就可以酌情加平时分。问题有趣亲民,同学们经常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为何本是同学眼中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在“华姐”这里却让同学们欢笑连连?“‘华姐’真是个段子手,而且还不带重复的,因此,‘马原’课成了我最喜欢最认真学习的课程。”朱佳慧谈道,“‘华姐’不愧为 ‘马原一姐’!”然而,同学们眼中的段子手可并不容易。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华姐”每节课上信手拈来的每一个小例子无不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从热剧《人民的名义》谈到教材第三章的内容;从“笨人吃饼”谈到量质互变的规律。“华姐”一直致力于用小故事讲清楚大道理。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掌握学意,倾听学声,尽量用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和讨论话题来充实课堂内容,费尽心思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晦涩的理论深入浅出,喜闻乐见,提高思政课抬头率、满意度。
乐观之中传递快乐
作为一个公共政治课老师,“华姐”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从事政治方面教学的人的古板和严肃。相反,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透露出一股开朗乐观的气息。身形略胖的“华姐”尽管不时吐槽自己的球形身材,然而,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出一丝对自己身材的嫌弃,而是充满着一种爽朗与自信。正如大家笑言道:“‘华姐’就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人。” 有教养的人真的会发光!“华姐”总能让我们觉得自己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有血有肉,有恶意也有善意,有糟糕更有美好。
“华姐”身怀六甲已到预产期不出教室,孩子出生后不满百天又重回讲台。每节课都提前二十分钟进教室答疑,耐心解释,妥善解答,从未请过一次假。即使是母亲和爱人同时住院,也没有耽误过一分钟。对待生活,“华姐”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努力的人。她经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可以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嘛”。至于“华姐”为什么要这么乐观,她表示:“好心情是可以传递的。”并且她也一直身体力行地为我们传递她的乐观。
温柔之中充满大爱
“华姐”拥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每当她得知哪个学生遇到了困难,从不袖手旁观。急学生之所急,帮助宽慰孩子们,总会尽自己的能力捐款捐物。她看到身边同学没有冬衣,第一时间买来羽绒服和大围巾请辅导员匿名转交。学生生病了,她会细心呵护;学生闹情绪,她会耐心疏导;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她主动辅导;学生想家了,她会请他们到家里撮一顿。她无数次一对一促膝谈心帮扶有烦恼有心事的孩子,经常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接纳自我”、“调节情绪”、“创业就业”等为主题交流心得体会。“只要学生找我谈心,我都知无不尽,言无不信。” 无论是谁跟她讲话,就算自己手头上在忙着什么工作,她也会停下来,双目认真地注视着你去倾听你。她也从来不轻易地去评判别人,即使自己遭受了误解,仍在内心里为对方留存一块理解的土壤。学校里每年参加“星火杯”和“清晓杯”辩论赛,以及各种演讲比赛的选手中,都会有不少学生把自己的稿子发给“华姐”,让她帮忙修改,提建议。而她也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份稿子,每一次提问。在选手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情况下,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选手一遍遍修改演讲稿、传授演讲技巧,挑选比赛服装。
“年轻人就要不负今日。勇敢迈出第一步,Just do it。”这是“华姐”对同学们的忠告。“华姐”就是“华姐”,拥有着世间为数不多的有意思的灵魂。她就是那敢于打破常规的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正因为本着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她安于平凡,耐得住寂寞,而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贡献,心系学生解忧愁,淡泊名利,做人坦坦荡荡,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对工作、对事业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和精力。不论在武汉校区,还是在荆州校区,她始终不忘初心,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满腔热忱,既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让领导放心;又对每个学生负责,让家长学生满意。站在教育的神圣讲坛,“华姐”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护着学生的梦想,谱写着精彩的师者人生。多年来往返于各校区的奔波,她一路默默走来,尽管付出艰辛,但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她表示还将无怨无悔地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学生记者 张润佶 王一鸣 见习记者 肖菲 蔡甜)